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礼仪及其禁忌

    极其丰富。通过修慧,使人正确地认识世界,正确地认识人生 ,破除迷信,增长智慧。也称熄灭“痴”毒。  戒、定、慧三学包括念住、正勤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等修行法门 共37道品,在这里不一一...上说,佛教就是佛陀所说的教言,如果用佛教的术语来说,应当叫做佛法,包括圣 谛、缘起法、法印、摄六度、八正道等教义,解释人生和世界的问题。 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4061319.html
  • 永明延寿佛学思想研究

    处。”(《心赋注》卷一)念处、正勤、七觉支、八正道亦从心起:“三十七品法者:念处、正勤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此是一切菩萨助道之法,一一修习并从心起。”(《心赋注》卷三)戒定慧为...生灭不生灭和合,为赖耶识。顿教,总无六七八识等。何以故?以一心真实,从本已来,无有动念,体用无二,是故无有妄法可显。五一乘圆教,说普贤圆明之智,不言唯识次第。’又言:‘佛子,三界虚伪,唯一心作。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2761447.html
  • 建构以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组织。三十七道品分七科??念处、正勤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与八正道,每一科各有其修行体系,众生可依根机选择一门去修持实践。而後的发展中,部派以远离断、常二边为中道,中观以「八不」为中道,瑜伽...建构以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   香光尼众佛学院副院长 释见豪   【摘要】: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,从教法的功能与修学历程而言,可依「教、理、行、果」、「境、行、果」与「信、解、行、证」加以分类,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
  • 佛学之真理论

    涅架。灭苦集故,名之为灭,此灭真实,圣者内证,名灭圣谛。  者道圣谛,谓诸圣道,即三十七菩提分法等。言三十七菩提分法者,谓念住、正断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道支。由修圣道,方能知苦断集而...真实品。今即据《真实品》义而一论佛教中所言之真理,宜有当欤?  《真实晶》之论真实义也,次第浅深,别为种:一曰世间极成真实,二曰道理极成真实,三曰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,日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。凡言真理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764660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1)

    ,又名神足:   [4]五根:   [5]五力;   [6]七觉支;   [7]八正道。(见后法宝处道谛中说。)   “第二聚,谓慈等无量心。”   [1]慈...出现世间甚为稀有,难值难遇   第二,别观佛法僧三宝分三:   一、佛宝分二:   (一)略述身相   (二)别述身   1、自性法身及离垢清净之自性法身   2、智法身二十一聚   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865659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。能断除懈怠,故名正断。能正策励身语意业中不善法此为最胜,故又名正胜。如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九云:“破邪法,正道中行,故名正勤”。   第三科,如意足,又名神足。如意谓所求所愿一切如意自在,故名为神,此胜行为禅定之果,此定即名为足。是以信为基础之义,此分为欲、勤、心、观种:[1]欲如意足:即由欲三摩地(定、静虑)成就神足,谓于佛法僧生起净信,生起乐欲听闻正法,由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

    者说,略举种,即三十七菩提分中欲、勤、心、观神足也。有定依欲而得,乃至依观(即慧)而得者,如应可知。五者得定人差别。论曰:   复次定有种:有定是佛所得非声闻所得,有定声闻所得非佛所得,有定是...─者为南传),故言瑜伽,必合南北之传,方尽其蕴。北传者,至玄奘时,已尽入中土。南传在六代时,亦复东来,即今讲之《解脱道论》也。考《奘师传》(卷)载,归前遍游五竺,南至建至城,将赴师子国,晤及彼国高僧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3.html
  • 入唐求法:铸造新罗僧侣佛教人生的辉煌

    先后参与玄奘及此后义净、菩提流志、金刚智、不空等人主持的译经活动。神日方作为玄奘的神足之一,以证义身份参与玄奘主持的译经;圆测则担当过证义、笔受,胜庄也是负责证义。有学者统计上述新罗僧侣参加译经工作量...似不应计算在入唐新罗僧侣之中。其,统计中有高句丽僧信诚,且不说此人为高句丽僧不应计算在入唐新罗僧侣之中,而查阅现有记载,此人高句丽灭亡前并没有机会人唐求法。只是在唐朝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的战斗中,他...

    拜根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767564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十、漏尽明。  (3)三身:  ①法身:“以空为体,遍一切处。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。”就是说法身是诸佛所共有的。《现观庄严论》中讲法身有二十一种无漏智:  a菩提分三十七品:念住、正断、神足、...的作用是无二的,其心性与佛在法界则合而为一。就法性方面来看,佛的法身度脱众生,有应缘相、应器相、应利相、遍及相等种。而现在与自己有缘的、应自己的根器引度我们的、时刻护念着我们的,是我们的上师,因而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

    证预流、一来,不还果时、证六通时过现未修十五门分别,念住、正断、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道支、静虑、无色、无量、八解脱、八胜处、十遍处、八智、三等持、沙门果、五通等问题。   第六编《...这《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》,而所解释的论藏则是《阿毗达摩发智论》。又玄奘译《大毗婆沙论》后跋语还说:"佛涅槃后百年,迦腻色迦王赡部,召集五百应真士,迦湿弥罗释三藏,其中对法毗婆沙,具获本文今译讫。"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74969163.html